2012.01.31 03:54 am |
1948年底、1949年春,一群六、七歲小孩隨著父母從成都、重慶、南京……來到台灣空軍基地岡山,次年這四、五十名小朋友編班進入岡山空軍子小一年忠班。
五十六年音訊全無
苦心聯繫兒時同伴
子小六年後,各自升學、就業、出國,五十六年來音訊全無,前年政府遷台一甲子,《聯合報》率先推出「六十年一瞬,兩樣人生」、「1949,六十年我們的故事」……系列報導,在美國發行的《世界日報》同步轉載。這一來不僅讓八、九十歲的長者勾起無限的回憶與感慨,也讓我這六、七十歲已近黃昏者興起「此刻我還能做些什麼有意義的事」的念頭!
不知是否心有靈犀,旅居美國的璐貝、可敏,在閱報後也思索著「此生還有什麼未了心願」?於是趁返台探母病期間,她倆聯絡上在台北的瑞雄、本湛、玉梅、惟義等,一起策畫五十多年來未謀面的「岡山空小、岡山中學同學重逢大活動」。
搜索、尋找人名、地址、電話……當然是樁大工程,耗時近兩年,終於決定民國百年大慶十月期間,在台北空軍介壽堂、岡山空軍新生社舉行兩場國內外同學會,然後進行一周環島旅遊以及重返岡山空小、岡山中學與眷村之旅。
選擇空軍新生社、介壽堂聚會,無非是我們以身為空軍子弟為榮,同時也在懷念它曾是父親們(空軍健兒)休閒的場所;至於環島、重返母校,則是讓旅外返國的二十三人與國內近三十人,一起認識新台灣,並達成重溫舊夢的目的。
10月17日重逢時刻來臨,五十多年不見,別說容顏已老,面貌、名字都難以辨識,幾乎在久猜不著、不準之後,最後用「自報姓名」來打發各自的「老態」!印象中變化最大的兩人是鎮湘與菊玲,兒時的鎮湘皮膚白皙、個性靦腆,如今卻是架式十足、說話鏗鏘有力的前任陸軍總司令;國防醫學院畢業的菊玲,看來僅三、四十歲,原來是因為從醫療器材行銷改行醫療美容,「身先士卒」,讓年近七十的我們羨慕不已。
眷村拆除空留回憶
老來再聚別有意義
道不盡五十年來種種,說不完五十年前趣事,同學中有三位在美任大學教授,十二位在台任教,其中瑞雄教學有成還獲得教育部頒獎;在高科技研發方面,旅美的志超最傑出,前二十年連獲美、德頒發獎座,近八年受邀至北京領導一個高分子研究中心;當年在班上一直獨占鰲頭的弟光,現任華盛頓聯邦政府原子能審核委員會,而彥倢在賓州杜邦公司出任高級研究員,他們均屬成就不凡者。
同學中有十四人分別畢業於陸軍、空軍、國防醫學院及政工幹校,不幸三名飛行員中有兩人殉職,僅蕭潤宗活躍於華航。四人在媒體工作,本湛才華最高,擅美術、雕刻、攝影;筆者曾任體育記者、主筆三十年,也當選過女籃國手,但目前「百病纏身」,讓同學們難以置信。
六十年前遭受「白色恐怖」的炳榮父親(軍人不得信奉宗教),當被空軍革職、改行「四川豆瓣醬」研製後,如今已是全台最夯的醬料廠商;大、中學期間籃球打得頂棒的西琴在亞特蘭大則是十家餐廳的老闆;年少時家庭壓力最大的李靜,中年創補教業有成,近十年背著照相機雲遊四海,最是瀟灑……以上林林總總,真是「一稿」寫不完。
環島旅遊不是重點,重返空小、眷村又如何?完了!空小早於民國五十五年以空軍烈士「兆湘」之名易為國小,且隸屬地方政府,校舍大都改建,大家只能望屋興嘆!至於曾讓我們回憶無窮的十八座康樂、勵志、樂群、致遠、醒村……眷村,自九十三年起陸續拆除,現已在高雄往台南的高速路邊築起十餘幢高樓大廈,當年嬉遊於竹籬笆內的眷村完全消失無蹤。
同學們感嘆,岡山眷村苦無王偉忠這號製作人,岡山出過盧望雲、姚蘇蓉、吳靜嫻、藍毓莉、高凌風、張晨光、楊忠明等明星,卻沒製作人將岡山眷村的故事搬上螢幕;如今,巷弄裡「包子,饅頭,大餅」、「冰棒,紅豆冰棒,花生冰棒,筧橋冰棒」等叫賣聲,都只能空留腦海。
近一個月相聚中,分宿於台北、台南、岡山、高雄的同學都善盡地主之誼,輪流邀約大家餐敘、觀光;高鐵、捷運成為大家讚許的「進步」,因為同學中竟有七人正帶著罹癌的身子,可是卻不願錯過此生可能不再有的相聚。提前數日返美的比南,是唯一非空軍子弟,她父親卻是當年受蔣公之命到岡山興建阿公店水庫的功臣朱鎔堅,前年比南回大陸代父探望叔叔朱鎔基(前中共總理),比南說:這一趟回台當然比回湖南那個老家更有意義得多!
全文網址: 記憶藏寶圖/62年前 岡山空小那一班 | 繽紛‧心情 | 閱讀藝文 | 聯合新聞網 http://udn.com/NEWS/READING/X4/6868309.shtml#ixzz1l07cqn5C
Power By ud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