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人總是說著歐洲的街景、日本的文化……,
台灣自己的美在哪裡?
外國人心中哪些難能可貴、舉世僅有的台灣魅力,我們不知不覺錯過了?
★單車環島 攬盡好山水
對許多人而言,騎單車環島是認識台灣的最佳方法。不過,對外國遊客來說,想要在台灣單車環島,要不得自己把車運過來,再不然就是花上好幾千元租借單車,甚至買上一輛。
「如果有一群人騎著單車環島,你想像那個畫面,好像台灣在轉,充滿了動能和力量的感覺,」蛙大(楊明晃)坐在他的「蛙咖啡」店裡,講起三年前為什麼在台北、淡水八里開起兩家單車咖啡館的緣由。
2007年6月,楊明晃和三位友人一起完成單車環島之旅,他毅然離開任職的線上遊戲公司,全心投入單車人文空間「蛙咖啡」的經營。他強烈體驗到單車環島過程中的冒險精神和鄉土之情,於是興起鼓勵年輕人也去環島的念頭。
楊明晃投資20萬,在八里店設置15輛單車,只要透過網路寫出一份簡單的「島內出走365—蛙單車環島贊助計畫」,支付500元清潔費與500元島內出走計畫永續基金,就可以不限天數,騎著保養良好的單車熱血上路。
「沒想到第一個申請這個計畫的,竟然是一個從香港來的女生,她說想利用單車認識台灣的好山好水,」其後陸續有中國交換學生、馬來西亞上班族等華人,靠著楊明晃的單車計劃,騎上台灣的山邊水涯。
兩年來,這個計畫贊助的230人中,有六分之一是外國人士。他們多半都已在楊明晃的部落格和書中,分享了「島內出走」的故事,也寫下自己的練習曲。
★「呷飽沒?」 溫馨問候語
擺上一桌生活工藝與飲食文化的絕配,台灣人的餐桌,是與在地特色最貼近的呈現之一。
從清庭、The One、八方新氣、Finding Cheska這些台灣自有設計品牌中,挑選餐具,搭配年輕人喜愛的法式台風甜點,就像台灣迅速擁抱歐美文化後的創意發揮,有點台,卻又巧趣不失。
從夜市的珍珠奶茶到故宮晶華的國寶宴,台灣人底層孕育的那一句問候語:「呷飽沒?」終將讓這個地方的飲食文化,清楚標示了自己在全球旅遊版圖的所在。
★農村風情 傳統又現代
山如屏風,田如平鏡。旅行作家舒國治曾說,美濃的遠山與平田,是台灣鄉間最完美的組合,至今珍貴保持山村田家最典型舊日版本的一處美景。
除了大自然,紅磚紅瓦的屋舍散落在綠映間點綴,家家有堂號,古意憑添。
台灣的農村風情,是多數華人心動的田園景緻,台東池上、花蓮玉里、雲林大埤、台南後壁。社區營造的力量讓農村像春耕時翻新的土壤,新禾發芽,長出不一樣的綠色觀光機會。
這幾年,台灣農場在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的名號甚至比在本地還響亮,吸引不少華人帶著一家三代前來。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統計,今年已經有超過14萬外國人拜訪台灣農場。20年來從觀光果園開始轉型,台灣農場陸續結合餐廳、住宿和體驗式DIY活動,成為綜合性休閒景點,服務比以農立國的馬來西亞精緻,氣氛又比日本自在,和紐澳純粹觀賞風景的農牧場相較,則更適合一家大小出遊。
經過轉型,細膩、保有傳統又滿足現代人需求,台灣的鄉野情趣成了海外華人心之所繫。
★流行文化 賣優勢生活
台灣流行文化,是比冬陽還溫暖的吸引力。
和傳統的節慶活動不同,台灣近年生猛活潑的文化創意,發展出各種對華人世界具有吸引力的節慶產業。春暖4月,南台灣的墾丁有「春天吶喊」音樂祭;盛夏7月,北台灣的宜蘭舉辦「國際童玩節」。
「我們販賣的,是台灣優勢的生活方式、態度和美學,我們回頭檢視自己生活的眼光,希望和所有人、至少是所有華人,溝通對『生活』的解讀。」簡單生活節主辦單位中子文化執行長張培仁指出。
活動兩天湧入超過3萬人潮、12個展區呈現台灣生活美學創意商品、50組音樂團體現場演出,簡單生活節早已變得不簡單。但正因如此,張培仁相信,台灣絕對有資格成為華人世界制定生活美學的那群人,「我們希望尋找台灣的自信,讓台灣相信自己的生活價值。」
現場超過200個台灣創意品牌,堆疊出件件台灣好物,它們未必都經得起市場考驗,卻絕對說得出創意初衷。就像賣新鮮水果手作冰、強調農業公平交易的「春一枝商行」老闆李銘煌所形容,「是對台東土地的感動、果農的疼惜,才讓我踏入這一行。」誰說台灣品牌不會說故事?
★登山賞鳥 全世界羨慕
聽慣了「台灣百岳」一詞,很難想像它對歐洲、日本遊客的意義。
「德國面積大概是台灣的十倍,但最高峰僅有2900公尺,」專門帶德、奧登山團的德語導遊徐自毅指出,台灣超過3000公尺以上的山,有258座,其中最有名的一百座,才被稱為「台灣百岳」。
台灣第一高峰玉山,3952公尺,是東北亞第一高峰,日本富士山也不過3776公尺。而東南亞第一高峰、馬來西亞的神山,4095公尺。但無論是名聲響亮的富士山還是神山,林相都沒有玉山來得豐富多姿,能在如此短的距離內就經歷熱帶、亞熱帶、溫帶、寒帶的自然景觀。「有趣的是,玉山雖是東北亞第一高峰,但卻是座容易爬的山,反而能滿足遊客挑戰自己、征服第一高峰的願望,」徐自毅說。
歐洲找不到峽谷地形,而台灣的太魯閣,壯麗不可名狀。此外,歐洲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,不是被白雪覆蓋就是岩層裸露,不像台灣的高山總是青蔥一片,登山步道隨處可見不同的鳥兒、蝴蝶、昆蟲,原住民部落更是引人入勝。
「台灣那麼小,卻有好幾個國家公園,我住在花蓮布洛灣大飯店,群山環繞,安靜清幽,早上還可以發現猴子,加拿大是看不到猴子的,走上登山步道,又可以看到很多蝴蝶,真是很棒。」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代表傅雷澤(Scott Fraser)駐台一年裡,跑遍金門、馬祖、蘭嶼、綠島,還特別兩次前往太魯閣。
除了登山,日本和歐美旅客,也會來台灣賞鳥,市場雖然小眾,但穩定且符合現今的生態旅遊風。
「來台灣賞鳥的投資報酬率很高,意思是在這麼小的地方就有機會看到五百多種鳥類,無論是對初入門者還是看過四、五千種的資深鳥人,都有吸引力,」專門帶賞鳥團的鳥導遊江昆達指出,全世界有9000多種鳥類,台灣拜自然環境之賜,約有550種,其中約17種是「特有種」,比台灣大十倍的日本,特有種也僅約13種。
旅客一般只要在台灣待兩周,就可以看到一百多種留鳥與侯鳥,曾有愛鳥的英國人為了在台灣每年可以輕易看到400種以上鳥類,決定留在台灣教英語,「他的賞鳥交通工具就是台摩托車而已,」江昆達說。
在鳥人的世界裡,蒐集觀看特有種的次數與種類非常重要,江昆達常帶著各國賞鳥人士到雲林縣林內鄉湖本村,看台灣特有種「八色鳥」,「從斗六交流道下高速公路,半小時之內就可以看到八色鳥,這種便捷度是外國人想都想不到的。」
江昆達即將接待的賞鳥團,是一群英國退休人士,要求在台北得住在有購物中心的五星級飯店。「帶他們去阿里山,特有種『阿里山鴝』就會出現在阿里山閣飯店大廳門口,附近還看得到『黃胸藪眉』,肯定開心得不得了。」想看一度被認為已絕種、全世界剩下不到一百隻的黑嘴端鳳頭燕鷗,遊客們只要租船到馬祖的無人小島,「挑對時間、地點,在台灣要看到特有種鳥類一點都不困難。」
賞鳥人在意的是增加個人觀看過的鳥種紀錄,台灣有全世界最大的黑面琵鷺渡冬族群,帝雉、藍腹鷴、金翼白眉、烏頭翁、台灣藍雀等特有種,再加上距離近又便捷的交通。旅遊作家朱家瑩觀察,歐美賞鳥風氣盛,甚至有專做賞鳥團的旅行社,只要能打響名聲,台灣的鳥類風光和人文風情,肯定能讓更多外國人士驚艷。
★特色民宿 賣夢給華人
35歲的醫師古孟偉從小就愛拿著竹筷、竹籤蓋房子。就讀醫學院時,他不顧眾人反對,向醫院請假一年,親手改建這意外發現的三合院。如今這座三合院牆上還摸得到竹條與粗糠,房門依然是嘎吱作響的木門,夜晚坐在院子裡,抬頭一望,星星滿天,房前的竹林滿溢著山谷雲瀑,即便是位處偏僻山中小徑,夢幻湖境仍吸引不少外國觀光客前來。
民宿是不少台灣人完成夢想的歸宿,就像天空的院子。一個個成年彼得潘蓋民宿,用現代的語言與愛鄉的情感,讓沉澱的在地故事重新演出,成為勾引遊客的獨特風情。
28歲、來台灣四次的馬來西亞背包客李佳樺,最喜歡九份的民宿雲在山房,至今已經推薦十個馬來西亞朋友入住,讓雲在山房老闆娘吳秀芬不記得他的名字也難。
台灣民宿多位於鄉村,是外國觀光客體驗台灣保留華人農業文明的方式。宜蘭宜人閣民宿老闆覃培雄年過半百,旅居加州超過25年後回到台灣,驚訝發現宜蘭舍南舍北皆春水,「中國文化被遺忘的耕讀文明在這竟然被保存得那麼好,」於是他開了宜人閤。
從宜人閣望出去,大片落地窗灑入的陽光隨著清晨、正午、夕陽變化,270度全景閣樓外,青嫩稻田,清涼迎山風,好宅,好景,陶淵明的田園生活夢,彷彿歷歷在目。
「台灣未來要賣夢給全世界的華人,」覃培雄說著台灣的民宿夢。 (台灣新聞組整理)
Read more: 世界新聞網-北美華文新聞、華商資訊 - 台灣六大魅力 征服外國人
台灣自己的美在哪裡?
外國人心中哪些難能可貴、舉世僅有的台灣魅力,我們不知不覺錯過了?
★單車環島 攬盡好山水
對許多人而言,騎單車環島是認識台灣的最佳方法。不過,對外國遊客來說,想要在台灣單車環島,要不得自己把車運過來,再不然就是花上好幾千元租借單車,甚至買上一輛。
「如果有一群人騎著單車環島,你想像那個畫面,好像台灣在轉,充滿了動能和力量的感覺,」蛙大(楊明晃)坐在他的「蛙咖啡」店裡,講起三年前為什麼在台北、淡水八里開起兩家單車咖啡館的緣由。
2007年6月,楊明晃和三位友人一起完成單車環島之旅,他毅然離開任職的線上遊戲公司,全心投入單車人文空間「蛙咖啡」的經營。他強烈體驗到單車環島過程中的冒險精神和鄉土之情,於是興起鼓勵年輕人也去環島的念頭。
楊明晃投資20萬,在八里店設置15輛單車,只要透過網路寫出一份簡單的「島內出走365—蛙單車環島贊助計畫」,支付500元清潔費與500元島內出走計畫永續基金,就可以不限天數,騎著保養良好的單車熱血上路。
「沒想到第一個申請這個計畫的,竟然是一個從香港來的女生,她說想利用單車認識台灣的好山好水,」其後陸續有中國交換學生、馬來西亞上班族等華人,靠著楊明晃的單車計劃,騎上台灣的山邊水涯。
兩年來,這個計畫贊助的230人中,有六分之一是外國人士。他們多半都已在楊明晃的部落格和書中,分享了「島內出走」的故事,也寫下自己的練習曲。
★「呷飽沒?」 溫馨問候語
擺上一桌生活工藝與飲食文化的絕配,台灣人的餐桌,是與在地特色最貼近的呈現之一。
從清庭、The One、八方新氣、Finding Cheska這些台灣自有設計品牌中,挑選餐具,搭配年輕人喜愛的法式台風甜點,就像台灣迅速擁抱歐美文化後的創意發揮,有點台,卻又巧趣不失。
從夜市的珍珠奶茶到故宮晶華的國寶宴,台灣人底層孕育的那一句問候語:「呷飽沒?」終將讓這個地方的飲食文化,清楚標示了自己在全球旅遊版圖的所在。
★農村風情 傳統又現代
山如屏風,田如平鏡。旅行作家舒國治曾說,美濃的遠山與平田,是台灣鄉間最完美的組合,至今珍貴保持山村田家最典型舊日版本的一處美景。
除了大自然,紅磚紅瓦的屋舍散落在綠映間點綴,家家有堂號,古意憑添。
台灣的農村風情,是多數華人心動的田園景緻,台東池上、花蓮玉里、雲林大埤、台南後壁。社區營造的力量讓農村像春耕時翻新的土壤,新禾發芽,長出不一樣的綠色觀光機會。
這幾年,台灣農場在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的名號甚至比在本地還響亮,吸引不少華人帶著一家三代前來。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統計,今年已經有超過14萬外國人拜訪台灣農場。20年來從觀光果園開始轉型,台灣農場陸續結合餐廳、住宿和體驗式DIY活動,成為綜合性休閒景點,服務比以農立國的馬來西亞精緻,氣氛又比日本自在,和紐澳純粹觀賞風景的農牧場相較,則更適合一家大小出遊。
經過轉型,細膩、保有傳統又滿足現代人需求,台灣的鄉野情趣成了海外華人心之所繫。
★流行文化 賣優勢生活
台灣流行文化,是比冬陽還溫暖的吸引力。
和傳統的節慶活動不同,台灣近年生猛活潑的文化創意,發展出各種對華人世界具有吸引力的節慶產業。春暖4月,南台灣的墾丁有「春天吶喊」音樂祭;盛夏7月,北台灣的宜蘭舉辦「國際童玩節」。
「我們販賣的,是台灣優勢的生活方式、態度和美學,我們回頭檢視自己生活的眼光,希望和所有人、至少是所有華人,溝通對『生活』的解讀。」簡單生活節主辦單位中子文化執行長張培仁指出。
活動兩天湧入超過3萬人潮、12個展區呈現台灣生活美學創意商品、50組音樂團體現場演出,簡單生活節早已變得不簡單。但正因如此,張培仁相信,台灣絕對有資格成為華人世界制定生活美學的那群人,「我們希望尋找台灣的自信,讓台灣相信自己的生活價值。」
現場超過200個台灣創意品牌,堆疊出件件台灣好物,它們未必都經得起市場考驗,卻絕對說得出創意初衷。就像賣新鮮水果手作冰、強調農業公平交易的「春一枝商行」老闆李銘煌所形容,「是對台東土地的感動、果農的疼惜,才讓我踏入這一行。」誰說台灣品牌不會說故事?
★登山賞鳥 全世界羨慕
聽慣了「台灣百岳」一詞,很難想像它對歐洲、日本遊客的意義。
「德國面積大概是台灣的十倍,但最高峰僅有2900公尺,」專門帶德、奧登山團的德語導遊徐自毅指出,台灣超過3000公尺以上的山,有258座,其中最有名的一百座,才被稱為「台灣百岳」。
台灣第一高峰玉山,3952公尺,是東北亞第一高峰,日本富士山也不過3776公尺。而東南亞第一高峰、馬來西亞的神山,4095公尺。但無論是名聲響亮的富士山還是神山,林相都沒有玉山來得豐富多姿,能在如此短的距離內就經歷熱帶、亞熱帶、溫帶、寒帶的自然景觀。「有趣的是,玉山雖是東北亞第一高峰,但卻是座容易爬的山,反而能滿足遊客挑戰自己、征服第一高峰的願望,」徐自毅說。
歐洲找不到峽谷地形,而台灣的太魯閣,壯麗不可名狀。此外,歐洲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,不是被白雪覆蓋就是岩層裸露,不像台灣的高山總是青蔥一片,登山步道隨處可見不同的鳥兒、蝴蝶、昆蟲,原住民部落更是引人入勝。
「台灣那麼小,卻有好幾個國家公園,我住在花蓮布洛灣大飯店,群山環繞,安靜清幽,早上還可以發現猴子,加拿大是看不到猴子的,走上登山步道,又可以看到很多蝴蝶,真是很棒。」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代表傅雷澤(Scott Fraser)駐台一年裡,跑遍金門、馬祖、蘭嶼、綠島,還特別兩次前往太魯閣。
除了登山,日本和歐美旅客,也會來台灣賞鳥,市場雖然小眾,但穩定且符合現今的生態旅遊風。
「來台灣賞鳥的投資報酬率很高,意思是在這麼小的地方就有機會看到五百多種鳥類,無論是對初入門者還是看過四、五千種的資深鳥人,都有吸引力,」專門帶賞鳥團的鳥導遊江昆達指出,全世界有9000多種鳥類,台灣拜自然環境之賜,約有550種,其中約17種是「特有種」,比台灣大十倍的日本,特有種也僅約13種。
旅客一般只要在台灣待兩周,就可以看到一百多種留鳥與侯鳥,曾有愛鳥的英國人為了在台灣每年可以輕易看到400種以上鳥類,決定留在台灣教英語,「他的賞鳥交通工具就是台摩托車而已,」江昆達說。
在鳥人的世界裡,蒐集觀看特有種的次數與種類非常重要,江昆達常帶著各國賞鳥人士到雲林縣林內鄉湖本村,看台灣特有種「八色鳥」,「從斗六交流道下高速公路,半小時之內就可以看到八色鳥,這種便捷度是外國人想都想不到的。」
江昆達即將接待的賞鳥團,是一群英國退休人士,要求在台北得住在有購物中心的五星級飯店。「帶他們去阿里山,特有種『阿里山鴝』就會出現在阿里山閣飯店大廳門口,附近還看得到『黃胸藪眉』,肯定開心得不得了。」想看一度被認為已絕種、全世界剩下不到一百隻的黑嘴端鳳頭燕鷗,遊客們只要租船到馬祖的無人小島,「挑對時間、地點,在台灣要看到特有種鳥類一點都不困難。」
賞鳥人在意的是增加個人觀看過的鳥種紀錄,台灣有全世界最大的黑面琵鷺渡冬族群,帝雉、藍腹鷴、金翼白眉、烏頭翁、台灣藍雀等特有種,再加上距離近又便捷的交通。旅遊作家朱家瑩觀察,歐美賞鳥風氣盛,甚至有專做賞鳥團的旅行社,只要能打響名聲,台灣的鳥類風光和人文風情,肯定能讓更多外國人士驚艷。
★特色民宿 賣夢給華人
35歲的醫師古孟偉從小就愛拿著竹筷、竹籤蓋房子。就讀醫學院時,他不顧眾人反對,向醫院請假一年,親手改建這意外發現的三合院。如今這座三合院牆上還摸得到竹條與粗糠,房門依然是嘎吱作響的木門,夜晚坐在院子裡,抬頭一望,星星滿天,房前的竹林滿溢著山谷雲瀑,即便是位處偏僻山中小徑,夢幻湖境仍吸引不少外國觀光客前來。
民宿是不少台灣人完成夢想的歸宿,就像天空的院子。一個個成年彼得潘蓋民宿,用現代的語言與愛鄉的情感,讓沉澱的在地故事重新演出,成為勾引遊客的獨特風情。
28歲、來台灣四次的馬來西亞背包客李佳樺,最喜歡九份的民宿雲在山房,至今已經推薦十個馬來西亞朋友入住,讓雲在山房老闆娘吳秀芬不記得他的名字也難。
台灣民宿多位於鄉村,是外國觀光客體驗台灣保留華人農業文明的方式。宜蘭宜人閣民宿老闆覃培雄年過半百,旅居加州超過25年後回到台灣,驚訝發現宜蘭舍南舍北皆春水,「中國文化被遺忘的耕讀文明在這竟然被保存得那麼好,」於是他開了宜人閤。
從宜人閣望出去,大片落地窗灑入的陽光隨著清晨、正午、夕陽變化,270度全景閣樓外,青嫩稻田,清涼迎山風,好宅,好景,陶淵明的田園生活夢,彷彿歷歷在目。
「台灣未來要賣夢給全世界的華人,」覃培雄說著台灣的民宿夢。 (台灣新聞組整理)
Read more: 世界新聞網-北美華文新聞、華商資訊 - 台灣六大魅力 征服外國人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