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「虎媽的戰歌」(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)引發中美教育理念之爭的蔡美兒(Amy Chua)13日接受世界日報專訪時表示,由於華爾街日報標題驚人,近日來收到成千上萬封威脅信件,許多人指責她「虐待兒童」和「醜化亞裔」,「他們沒有閱讀全書造成誤解,這令我痛苦和難過,而貫串全書的是我如何改變教養方式。」她說,而且許多指責仍出於不理解華裔家庭的文化背景。
蔡美兒說,丈夫魯賓福(Jed Rubenfeld,音譯)對她的嚴苛式教養作風比較支持,他是美國猶太裔,從小成長環境比較寬鬆,「他倒希望父母對他嚴厲一些,逼他學習外語和樂器。」蔡美兒認為自己的成功歸功於父母嚴加教管,「我父母非常嚴厲,相比之下,我管孩子已經很寬鬆了。」
蔡美兒強調,她在書中傳達兩個重要的教育理念,一是父母應讓孩子感受到無私的愛,二是尋求中美媽媽教養方式的平衡,「不要學西方媽媽輕易讓孩子放棄,鼓勵孩子盡量做到最優秀。」
蔡美兒表示,「虎媽的戰歌」出發點並不是指導父母們養兒育女之道,而是在她的二女兒蔡思珊(LuLu)出現嚴重叛逆情緒、導致家庭危機時回顧18年為人母的經驗,用兩個月的時間揮筆寫就的回憶錄。蔡美兒說,書一開始就給出「中國媽咪」的定義,並不單純指華裔,而且也強調許多華裔父母與她教養子女方式不同。
蔡美兒說,她對女兒嚴格規定的「不許」是有些誇張(exaggerate),但女兒們並不覺得恐怖,反而認為好笑。在被問到為何「不許玩鋼琴和小提琴外的任何樂器」,蔡美兒表示,確實後悔當年沒有給女兒們更多選擇,譬如大提琴和口琴,但認為鋼琴和小提琴比較有挑戰性,但她也不斷調整自己,坦然接受女兒放棄拉小提琴。
蔡美兒說,兩個女兒非常有人緣,朋友很多,與老師和同學關係甚密,「她們自信堅強,非常有個性。」18歲的大女兒蔡思慧(Sophia)今年在申請大學,已經接到大學提前錄取的通知,但為保護孩子隱私,她拒絕透露是哪所大學。
本周末她要給二女兒蔡思珊舉辦15歲生日派對,已經邀請七位好友過夜。蔡美兒說,如果在朋友家過夜只是看電視、玩臉書,她當然不允許。「許多美國媽媽讓假期讓孩子去歐洲旅遊三個月,我規定女兒們滿18歲後,對事物有更好的判斷再獨自闖世界。」
她說,「玩伴日」(playdates)有助孩子結交朋友,培養社交技巧,但西方母親注入太多浪漫色彩,過於重視孩子自尊心和受歡迎的程度。
針對有些美國母親對她的一些作法感到「殘忍」,蔡美兒說,因為她們缺少對華裔家庭文化背景的理解,她說,華裔父母稱孩子「小胖子」、「懶蟲」、「無能」,前提是孩子明白父母的愛心和調侃,懂得父母是敦促他們努力做到更優秀。她書中講到曾威脅女兒會「燒掉動物玩具」,但孩子們知道母親不會真的下手,她們一次野外郊遊時女兒丟失一個動物玩具,蔡美兒曾開車200哩去幫孩子找回來。
Read more: 世界新聞網-北美華文新聞、華商資訊 - 虎媽:教養子女 中美平衡
因爲華爾街日報的標題“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",(或是中國熱), 這篇文章當天就有2000 的囘應,並且大多數都是負面的。包括本人在内。因爲日報節錄的是蔡美兒書中前半部,她所犯的”錯誤“,而一字未提在後半部才書寫她如何慢慢的調整她的教養方式。
ReplyDelete我想說的不是有關教養的議題,而是對(華爾街日報)新聞的誤導,為“票房”的手段 而嘆息。(它還是"most popular read"第一名。) 而我們是那麽容易輕信于”一面之詞“,又急於輕下斷語。華爾街日報 是個大報都如此,更別提其他的小報了。
謹言慎行,望共勉之。
我想中國的父母在美國教養美國生的美國小孩本來就不容易, 怎樣拿捏學問很大,談論此話題乃茶餘飯後因為我們小孩都大了,孫輩們也輪不到我們管,是吧~
ReplyDelete但事後她大女兒的大力伸援媽媽,到是令人回味.